药王孙思邈,唐朝·永微三年。千金方之紫丸。

治小儿变蒸发热不解,并挟伤寒温病、汗后汗不歇,及腹中有痰癖、哺乳不进、乳则吐蚬、食痫先寒后热。

赤石脂酥焙,岱赭石酷煅淬七次,各一两,巴豆三十枚去壳膜淨油,杏仁五十枚去皮尖,上四味为末,巴豆杏仁别研为膏相和,更捣二千杵,当自相得,少入麵粉为丸,密器中贮三十日取用,儿服如麻子一丸与少乳汁令下,食后再与少乳,勿令多,至日中当小下热除,若未全除,明日更与一丸,百口儿服如小豆一丸,以此准量增减,夏月多热善令发,二三十日辄一服,佳,紫丸无所不疗,下不虚人。

因中医学方剂大半为“汤液”,汤液之外亦有丸散,但不是药力缓慢,便是作用偏激,以致不能成为用途广泛之剂。对于紫丸的运用,感觉其用途很广,而且很少副作用,因拾古人的经验和临床实验以就教同道●

一、调理适应症紫丸的应用,相当于西方的篦麻子油,但其作用并不似篦麻子油仅仅在于泻便而已,也不像篦麻子油为一种难以入口的气味。而且治疗范围也相当广泛而稳和,这可从其原典千金方的“无所不疗,虽下之亦不致虚也”一语证明之。据千金方紫丸的力后:“治小儿变蒸,发热不解,并伤寒温病、汗后热不解,及腹中有痰癖、哺乳不进、食症先寒后热者。”紫丸的适应从这一段可知其梗概,我们再加以吉益东洞对紫丸所下的定义,则可得心应手:“紫丸治胸腹结毒,或腹满不大便,或有水气。”到底千金方之所谓“变蒸”、“伤寒温病”、“腹中痰癖”,和“食痫”等四症,该当于今日什么病?这是在运用紫丸之前必需了解的问题。1.小儿变蒸小儿变蒸,是小儿在发育过程中的发热状态,为正常生理状态,而非病态。这是中西医学共通的见解。虽然现代医学没有变蒸的病名,但因其症状与生齿热及腺热相似,故日本学者多主张变蒸就是今日之生齿热及腺热之类。据病源侯论载:“小儿变蒸以长气血也,变上气也,蒸体热也‥‥”(病源候论卷四十五)“变蒸之时不欲惊动,旁勿多人。儿之变蒸或迟或早‥‥若良久热不已,少与紫丸,热歇便止。若于变蒸中加以时行温病,或非变蒸之时而得时行者‥‥”(千金方卷八)以上二条对于变蒸的解释,已有相当的轮廓,至于处置方法,千金方则说:“不可有微惊,慎不可滥治及炙刺。”这是说没有併合“时行温病”,是不需治疗的。2.伤寒温病伤寒温病:以狭义言之是二种疾患;以广义言之,则为伤寒论中的阳明实热。大概千金方所谓“伤寒温病”,就是指伤寒论的“阳明实热”,但“阳明实热”,便秘者必为承气汤证,这是伤寒论的定则。承气汤泻“热实”,巴豆剂泻寒“实”寒热,迥然不同,故紫丸与承气汤类不得通用,古有明训,而千金方这一条颇费解。“伤寒温病”、“汗后热不解”,而以泻下剂之紫丸攻之,则此一现在症状为使用发汗剂后,水分大量损耗,以致肠管燥结而便秘,是可以推知的。因此,患者呈阳明病的“阳明之为病,胃家实是也”、“阳明病,法多汗”、“身热汗自出”等症状。至于“若发汗‥‥此亡津液”是其病理机转。总而言之,所谓“伤寒温病”就是伤寒论的阳明病时期─也即是传染病中的急性热病(如肠窒扶斯、出血性黄直、丹毒、猩红热等)极期的症状。这一说法我们可检查现行治疗成书的肠窒扶斯病徵,与伤寒论对照,自然理解。3.腹中痰癖腹中痰癖,泛指腹部硬结膨满之病,包含今日之腹水、结核性腹膜炎、实证型肠间膜痨、脾脏肿大,乃至肝硬变之类。古人所谓癖疾、坚癖、癖块,大概是同病异名的疾患。据通佑医法捷径:“癖疾多因哺乳不慎,以致积聚。其始两协生积聚,寒热往来,饮食减少‥‥”又云:“小儿癖疾,其状如大人之肝积。”同书木村氏注云:“癖疾者,指现代医学之腹膜炎、腹部生硬结积聚之类也。”4.食痫痫疾为痉挛性神经病之一种,大抵该当于现今的脑炎、疫痢,或尿毒症的某一时期。虽然,古时对痫疾有虚痫、实痫、热瘫痫、惊痫、急痫(急惊风)、食痫等种种之异称,要皆指痉挛性神经病。据古今医统:“大人曰癫,小儿曰痫,痫发作有间之意也。”又通俗医法载:“痫疾与惊风固同一病,后世别为痫疾与惊风,此非也。又有主张痫疾即金匮要略之痉病,亦颇有理也。”综合以上诸说,可以推知食痫即痉挛性神经病而兼有便秘─肠性中毒的症候。二、医说紫丸的治疗范围,其大概的轮廓具见上列诸说,但实际运用起来,还有更为广泛的领域。诸如:颜面蜂窝织炎、丹毒、急性鼻炎、湿疹、头疮、无鹅口疮、衝心性脚气、急痫、先天性梅毒之皮肤病、淋病之某一时期、赤痢初期、食伤胃炎、疫痢、由于胎毒所诱发之诸种疾病,如果善为转用,此外还有很多的用途。兹摘录古人及现代人的医说,作为参考。

“此方(指紫丸)主要为扫荡胃肠的内容物(指停食或宿便)的顿服剂”(大塚敬节)

“紫丸治胸腹结毒,或腹满不大便,或有水气。”(吉益东洞)

“师曰:痺久不癒者,方不当也。又有毒结而药力不达者,治之汤液随其证,先发时当与紫丸五六分吐下之,则必治矣。若再发,则复与如初,虽剧病,二三发后必截也。”(阴阳百问)

“师曰:一女子八九岁,忽然四肢萎弱、身体如无骨、足不能立、口不能言、神色如常而无苦容,先人与桂枝加朮附汤兼用紫丸五六分,下痢秽物,二旬复常。”(阴阳百问)

“师曰:用紫丸之证,纸上虽难述,大概宜用紫丸者脐下必有凝结,而有微满之情形。错杂之腹则难与之,久习自能明瞭。”(阴阳百问)

“疫痢状的脑症状,皆由血管之痉挛所致,节脑局部性血行障碍─局部的贫血,因而诱致脑细胞的机能障碍。如是,屡有应用备急丸,或紫丸的机会。”(蓑田教授)

“丹毒由头面发起而延至腹背者易治。由四肢发起蔓延至胸背者,为重笃之症。若腹部膨满硬结;所谓腹紧满也,预后切宜警戒,急以紫丸或走马汤之类泻之,则病势受挫,自可脱险。”“因胎毒而发之幼儿鼻闭塞,属于急性鼻炎。以适量之紫丸顿下之,常奏奇效。”(木村长久)

“小儿湿疹、头疮、鹅口疮,在荏苒不癒者,大都为胎毒所致。又口腔粘膜、食道、喉头等处生灰白色斑点,或厚苔,以致饮食不能进者。头疮脓汁漫延、长期湿疹等症,在初期体力尚壮,腹力尚盛、便秘倾向者,是为胎毒亢甚,以紫丸下之当得钵效。”(古训医传)

“衝心性脚气为壮年人身体强健者妊发之病,发病于仓卒之间。症状急激,心悸亢进、胸内苦闷、呼吸促迫、恶心呕吐为主徵。患者苦痛至极,辗转反侧,大都于数小时或数日间以心脏麻痺而作死的转归。当危急之际,脉搏频数、声音沙哑、尿利闭塞,此时汤液已不能为力,急以紫丸投之,大多得救。”(矢数有道)

“由于食物中毒而起之急痫(即急惊风),急以紫丸顿服之,使肠管之内容物排出,则病势衰而病除。”(橘窗书影)

“先天性梅毒因而发生皮肤病,或头疮者,除服主剂外,宜兼用紫丸方得根治。”(求真医话)

“淋病初期,体力尚壮而便秘者,用紫丸下之有速效。”(风外山房医话)

“赤痢初期,食物停滞上腹部而体力不虚者,以紫丸吐下之即癒。”(润查楼医话)

“食毒停滞中脘(即食伤胃痛),而腹痛剧甚者,顿服紫丸或备急丸,吐下即癒。倘仍不吐下者,煎甘草汤服之,则吐下併行而癒。”(类聚方广义)

“潮深(地老)某渔夫举一男,才五十馀日,两眼昙浊,如盲者状,因与紫丸仅十馀日,两眼澄澈似能物。”(佚名)

“眼脸外翻、赤肉吐露、流泪不息、形容丑秽者,癞家不治。一种多血之人患之者,可频频放血,而以桃仁承气汤类长服有奇效。若小儿由胎毒而发者,服紫丸或甘汞丹佳。”(佚名)

三、自己的治验紫丸的运用,综观以上诸说已可得到具体的认识。平素所遭遇的大都症状不急的胎毒因素,如头疮、内耳炎、皮肤病之类;很少遇到古人所谓急痫或惊风。例元宝男,三岁。主诉:面部湿疹、二日没大便。症状:口渴、饮食不佳、睡眠痰声漉漉。处置:紫丸,温水送服量0.5。药后经过:服用后20分钟,可以大便成散烂型,间隔30分钟有大便偏稀,再间隔半个大便成水泄带有痰液。精力充沛,睡后无痰声。翌日,早上就大便成型,胃口大开,脸上湿疹退去一些…

注:使用一定要找专业的经方派中医师作为指导。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ekouchuanga.com/yeekc/996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