暖医故事88岁每周4次门诊,湖州中医
在湖州,要看皮肤病,大家医院的老中医杨泰生。春节刚过,医院门诊6楼杨氏外科名中医工作室内,88岁高龄的湖州市名老中医杨泰生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。作为杨氏外科的第二代传人,杨泰生善治疮疡,对Ⅱ度水火烫伤、糜烂性湿疹、鹅口疮、骨关节退行性病变、乳腺疾病、甲状腺疾病、各种皮肤病、脉管炎等也都有独到的见解,因此,从各地慕名而来的病人络绎不绝。 杨泰生(中)在诊室坐诊 “杨医师,我们是今天特地从江苏赶过来的,能不能帮我们加个号呀?”刚开诊,就不断有病人进来和老先生商量加号,他都微笑着答应了。由于年事已高,杨泰生一天限看50位病人。但作为医院皮肤科权威专家,50个号往往几分钟时间就被抢完了。杨泰生说,病人有需要,他不可能视而不见拒绝救治。在他的心目中,患者永远是第一位,所以不论贫富贵贱,凡投诊其门下的病患他均能一视同仁,竭尽全力予以悉心诊断治疗。 皮肤病大多是慢性病,诊治难度大。医院看诊时间从早上8点钟看到中午11点半。“这点时间是不够看的。”杨泰生说,既然病人来找我,我就要对他们负责。50个人平均每人4分多钟,问病史、看目前的症状、切脉,最后下结论、用药和医嘱,一步都不能少。他将开诊时间提早到了早上8点。但每次随着病人的不断到来,忙到下午一、两点钟就成了家常便饭。考虑到一些病人的实际需求,除了每周一、三、五上午外,他还增加了每周六的上午的坐诊时间。每次开诊前,他的助手、皮肤科医师何琪璋都会为他泡上一杯绿茶,放在身后的窗台上,但经常一个上午他都喝不上一口。“不喝水就不用上卫生间,尽可能把时间留给病人。” 杨泰生 因为热爱,所以坚守。中医药事业是杨泰生一生追求、热爱的事业,从青春年少到满头银丝,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医院。 据介绍,杨泰生年出生于中医之家,是湖州四大名医之一、医院元老之一的杨詠仙先生(—)的长子。他十六岁起就跟随父亲学习,抄方、制药,学习中医外科。在帮父亲诊治病人之余,他又师从李修来、朱承汉先生等中医名家学习中医基础理论,博采众长。自年从医至今,杨泰生已坚守临床一线诊治工作近70年。 多年来,他兢兢业业、刻苦钻研。杨泰生临证以中医中药为主,注重内治与外治相结合。杨氏外科起初就是“疡医”,在完整保留杨氏外科流派特色的基础上,杨泰生融汇新知,不断吸取现代医学好的治疗方法,改进创新了多种外敷药。我们看到,在杨泰生的诊室内有满满一大柜瓶瓶罐罐,里面全是药剂,“十面散”“青黄调”“金黄膏”等等,种类繁多、摆放整齐。据悉,这里阵列的外敷药包括膏、散、酊、锭等各种制剂多达63种。医院有一个制剂室专门炮制这些制剂,且“外用药制作法”已被列为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。 因为仁心,所以温暖。面对患者,杨泰生每天都是精神奕奕、笑容满面的。即使是临近下班加号的患者,他也跟刚上班时一样,自始至终充满耐心。 杨红燕特地从江苏宜兴赶来,满脸的痘痘困扰了她多年,慕名找到杨泰生求医后,痘痘已明显好了很多。杨泰生温和地起身迎接。在继续细细诊治后,杨泰生仔细叮嘱姑娘平时需要注意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。“痘痘好了,人的心情也变好了,太感谢杨老了。”杨红燕开心地说道。沈阿姨来自长兴,因浑身瘙痒难耐找杨老诊治。根据其病症,杨老有针对性地开了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内调、外敷等相关药物。得知沈阿姨不识字,杨老还从抽屉里拿出备着的各种常用药盒,哪个药怎么吃、怎么涂,杨老一遍又一遍耐心叮嘱着,看完病,杨老还起身相送。“这医生太好了,耐心又很贴心。”沈阿姨激动说,接下去她也要按照医嘱,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,在饮食上和运动方面多多预防,提升自己机体的免疫力。 杨泰生(中)和杨氏外科第四代传人何琪璋(左)在交流药方。看好医、用好药、育好人,多年来,杨泰生还一直致力于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。年12月,医院组织创建了“杨氏外科名中医工作室”,旨在传承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、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。杨泰生担任工作室顾问,通过临床跟师、巡诊带教、学习交流等方式,一批优秀的中医药专业人才在这里汇聚、成长。如今,团队8名成员,包括杨氏外科第三代传人程祖耀以及第四代传人熊洁勤、王文达、程钊、陆方方、陈刚、包兴兴、房梁柱、何琪璋等人。年10月,在医院建院六十周年院庆时,杨泰生被授予“终身荣誉奖”。 来源: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:徐坊凌炜滨 制作:朱国俊 监制:胡华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 |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ekouchuanga.com/yeekc/6832.html
- 上一篇文章: 蒙脱石散使用ldquo三讲究rdq
- 下一篇文章: 益生菌vs肥胖,看看专业介绍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