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安经典原创龙潭旧忆
龙潭·旧忆 如果你不知道龙潭是哪里,那么我告诉你:每日里,你吃的水就是它的馈赠。如果你从乐安的北门再往北三十里,那就是龙潭。目前它叫龙潭水库,以前它叫龙潭村 高二那年暑假,走上大半天,往北再往北,是我最后一次与它相逢,而后它就拆迁了。那一年,夏日里冰沁的小溪边,各种撕裂的包装袋在日光的侵蚀下失去了工业的色彩,露出苍白的面目,随风摇曳,断壁残垣一般。那时的我不知道这就叫做“端倪”,也叫做“征兆”。 这条小溪,是深山里一线一线的山泉交流汇聚而成,走过了几百里原始茂密的森林,悄然流过小村。孩子们的脚终日里在水里趟着,裤管高高卷起,“哟嗬,哟嗬”地赶鱼,想要把那些流窜的小鱼儿赶到下游的簸箕里。一旦趟水的急促起来,就把“坝”给冲倒了。“完了,你又把坝给弄倒了,快堆起来!”不用我说,这种任劳任怨的劳作是没有任何收成的。 等到电鱼人穿着橡胶皮裤,一手拿着绑着电棒的竹竿,一手夹着渔网远远走来时,小伙伴们涌出来,大部分还光着脚,追出去跟在电鱼人后面去捡那些漏网的小鱼。电鱼人都不是村里人,不知道老远的打哪儿来,好像也没有哄过我们这些小孩,所以在我们看来,他是极受欢迎的。 有时候,我们把鱼拿回去跟大人显摆。有时候,我们把鱼集在一起,来找爷爷奶奶整治好了一起吃。爷爷是极好客极体贴的,我们都不怕他。对于“有时候”的抉择,则要看这一天我们有没有打架。有时候,隔壁家的老大拿一根棍子就把我们家老二的头戳破了。有时候,我们一起到隔壁家二楼,在横梁上穿上绳子荡秋千。 一沟清泉从我们两家门口高高的台阶下穿过,是奶奶们的洗碗池。一片池塘,夏日里长着荷花,开在他们两家之间。三户人家“L”型围着一大片后院,背靠竹山,成片青翠的菜畦是农家人一年四季的吃食,一潭深井被茅草笼盖,壮厚的苔藓在井侧肆意生长,仅在夏日里汲取些冰水冰镇西瓜时才小小的打扰它们。灌溉用水在田间随手可取,何须负重担挑。可喜的是,我们家后院也有一渠小塘,爷爷种着茭白、荷花和月季。塘边桂花树四季葱茂,印象中不怎么开花。对面是棵鹅掌楸。鹅掌楸的叶子很特别,如一件裙子,一端是直线,两侧长出“长袖”。它的精致留在脑子里,直到上大学后,发现了一颗一般的大树,树上挂着铭牌:鹅掌楸。 龙潭是水汪汪的。横过我们家门前的这条小溪,就在不远处汇入从另一侧大山里奔涌出来的小河。那个斜侧角是大村子,打起架来惊天动地。不比我们这边,统共三户人家,囔囔的尽是六七个小孩子。我们在溪里扑鱼,他们在河里游泳,很是溪水不犯井水。溪上有座小木桥,我们总是在桥中间上下跳跃,如坐轿子,一直到哪家大人闻声赶出来才一哄而散。河上有座大木桥,破破烂烂,走的人多,修的人少。不知道是不敢过这无遮拦的木桥,还是没来由的不喜欢,我很少到大村去,即使大姑家就在那里,年长的大表姐也很宠爱我们。只记得一年的元宵,爷爷放烟火,一枚火箭“嗖”地冲上天,第二天居然在大村里发现那用来握手的竹签子。这份神奇,我记到了现在。 大村里的大人们从我家门前经过,去深山里砍柴。柴火、木炭是最重要的生计,抽得闲暇,大人们也进山专门去采杨梅、毛栗子、野生猕猴桃。我往门槛上一坐,走下来的大人们总从背篓里掏来杨梅。我总在吃,直到晚上吃饭时咬不动豆腐。杨梅干也好吃,多么难得的零食。爷爷奶奶会采紫苏叶,放进很多糖,炖上很久。爷爷年近七十了,因为我爱吃杨梅,很乐意的也进山打杨梅。他爬在树上,用力摇动树枝,成熟的杨梅会掉在地上。我记得我仰着头,一直看一直看,阳光有些刺眼吧,爷爷的面目模糊在黑影里。想必那地上定是腐植深覆,杨梅高高的摔下来能被柔软的接住。 那个门槛是个宝门槛。奶奶的爸爸从山里来,走到门前,从兜里掏出一大把双喜糖。一毛钱七颗的双喜糖。我就坐在门槛上,都兜下来,放在槛上,一颗一颗吃。仿佛我在玩之外,总是坐在宽宽大大的木槛上,等待。 对的,我也等待挑着担子摇着搏浪的货郎,木格子里五彩晶亮的扣子和各色的皮筋。我记得一只塑料彩线编织的大虾,好像是被谁给买了下来,就穿在我家钥匙上。货郎也卖肥皂吗?长条的肥皂。爷爷总是用窗前系着的尼龙绳从中勒断,切成两块来用。偶然,也有卖肉的,不过不爱看。 1到了七岁间,爸爸来接去城里念书,我关在房里,栓住房门。终归没有栓住,纷杂凌乱的世间万物凶猛而来,将我裹挟而出。 作者:芳芳,江西乐安人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,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,可通过转账支持。 治疗白癜风什么外用药好白癜风专科诊疗医院 |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ekouchuanga.com/yeekc/1586.html
- 上一篇文章: 诗画乍洋,一个蕴含着桃源梦的胜境
- 下一篇文章: 景观人必知的行道树知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