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癜风北京专科医院 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%E5%8C%97%E4%BA%AC%E4%B8%AD%E7%A7%91%E7%99%BD%E7%99%9C%E9%A3%8E%E5%8C%BB%E9%99%A2/9728824?fr=aladdin

寻道山人:xwang3

iastate.edu

关节炎证治

关节炎这种病,无论对中医还是西医都是很难治的一种病。从中医的角度来说,病因有多方面,并且很多时候别的症状都不明显,这给诊断造成了很多的困难。我从风,寒,热,虚,瘀,痰几个方面来写一写我的认识。希望将来这些认识能继续深化,拓宽。

1.从风的角度,中医叫"风邪",这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。譬如人浑身是汗,沾水的情况下,被风吹的时间一长,就容易感冒,浑身疼,酸,头疼,怕寒,发热,恶心,鼻鸣。这是因为身体突然受风寒的情况下,会产生一些物质(如肾上腺素,钙离子),引起血管收缩,以减少身体热量的损失(西医病理书中有详细的论述)。这种/些物质如果后来没被代谢掉,就会一直停在体表,使人怕冷,怕风,并且别的部位象肺,胃也会因为体表水分代谢的失常而出现痰湿的聚集,出现恶心,咳嗽等症状。这种引起血管收缩,血液循环减少的物质就是"风邪"(是一种形象的说法)。同样的道理也可推广到"热邪"“瘀血""痰饮"的概念的解释和理解。

当一个人的风邪不去,而聚集到关节的部位,就会引起风湿性关节炎。这种关节炎天暖的时候没什么症状,但天冷的时候,关节本身的血管因天冷收缩,再加上平时就有的当地的风邪导致的血管已有的收缩,就会引起关节疼痛。常常是遇湿,风,寒加重。治疗这种病很有名的方子是桂枝芍药知母汤:桂枝,芍药,甘草,生姜,防风,麻黄,白术,附子,知母。这是在袪风的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了祛风寒的麻黄,防风,又加了白术,附子,以健脾补阳,加强袪除关节的湿的作用。同时附子和细辛味辛,有走窜的功能,可以帮助通关节的经络(血管,淋巴管)。如果确诊是风湿性关节炎,那么这个方子还是很有效的。那么治疗的时候还须注意:如果病程较长,由于血管收缩,血不流畅的原因,病人往往有瘀血。这时须加些活血化瘀行气的药,象张锡纯的小活络丹:当归,丹参,乳香,没药。当然别的活血化瘀的药也可使用,同时加点行气的药,如香附,木香,苏叶,砂仁,乌药,玄胡,莪术等等。另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如果病人年纪大或身体素虚,有怕冷的毛病,那么在治关节炎的同时需要用些补肾阴,肾阳的药。象桂附地黄丸,熟地巴益丸等等。象独活寄生汤就是秉持了这种方法:独活,防风,秦艽,细辛,牛膝。当归,白芍,熟地,川芎,人参,茯苓,甘草,桂心,桑寄生,杜仲。这个方子兼有了补血,气,和补肾的功能。药味有点多,可以临症加减即可。当然,如果病人还有表证,那么一定要解表,否则病无法根治。昔年读书的时候,刘渡舟老师说到桂枝芍药知母汤还可以治下颌关节疼痛,也应该是下颌关节有风湿的毛病。这个药喝汤药可以,用药粉外敷也可以,效果有可能更快更好。这是因为好多关节离心脏远活在体表,当地血流慢,药效不容易到达。外敷的话,药效可以直达病位。

病人刚得风寒的时候的关节痛,用桂枝汤加附子,桂枝附子,附子汤,白术附子汤,甘草附子汤,乌头汤的机会很多。《伤寒论》中有非常好的介绍。我这里就不罗嗦了。

2.关节炎第二种原因是体内有寒,这种寒可以是表证引起的,也可以是手术,饮食不甚,或体虚引起的。象肝里有寒,会影响胃,有呕吐,头疼的症状。大/小肠有寒,会有肠鸣,有鼓气,腹痛。胃部有寒,会有恶心,头痛,胃痛。胸部有寒,会有胸痛彻背,青痛彻心,胸满。下焦有寒,会有疝气等等。寒这种病是个很大的一类。引起关节炎的寒,乃内寒到关节,引发当地血管收缩,淋巴循环不畅,组织积水。经常有痒,痹,疼的症状。对于此种寒引起的关节炎,如果确疹,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是对证之方。这个方子是祛风的桂枝汤加当归,细辛,木通,和吴苵萸组成。细辛逐寒之力不错,木通祛除体表,关节的痰湿,吴茱萸阹除肝的寒。好多时候风和寒的原因是夹杂在一起的。

3.第三种关节炎的原因是热,常常是胃,大小肠的热。热邪引起胃,肠干燥,进而影响体表和关节,使得关节红肿,疼,发热。如果热在胃,病人常常怕热,喜冷饮,容易出汗,胃口不好。这时可用白虎汤治疗:石膏,知母,粳米,甘草。石膏一定用生的,可大量用。若病人虚,不甚健壮,可加人参,用山药换粳米。张锡纯对此有非常好的论述。象脾胃有热,还有的病人有大头瘟,对口疮,嘴里有口疮,牙疳。这些病只要脾胃热一除,立即愈合的非常快。通常是一到两副药就可以了。

若病人热在肠,会常有便秘,舌苔厚,黄,干。腹部拒按,有硬块。这时可以用承气汤之类,如大承气汤:大黄,芒硝,厚朴,枳实,小承气汤:大黄,厚朴,枳实。若实热硬结到胃,可用大陷胸汤:大黄,芒硝,甘遂,或大陷胸丸:乃大陷胸汤加葶苈子,杏仁。

如果病人的热在下焦,常有小便不利,涩,痛,尿血。这个时候可以用猪苓汤:茯苓,猪苓,泽泻,滑石,阿胶。后世的方子如八正散也可以用的:木通,车前子,桅子,大黄,瞿麦,滑石,灯芯草,扁蓄。如果热在肝脏的,病人通常有身黄,尿短,腹痛,胃痞,无味口。这时可用茵陈蒿汤:茵陈,栀子,大黄。如果药对证,常常随着大便畅通,小便畅通,关节的红,肿,痛会很快消失。

4.第四种关节炎的原因是虚,往往是肺虚,脾胃虚,或肾虚。肺虚的时候,肺不能分泌转换酶使血管紧张素I降解为血管紧张素II,造成盐和水分不能在肾重吸收。或是肺自身的调节功能减弱,分泌了大量的转换酶,使血管中的血管紧张素II大量增多,使得盐分和水分在肾的重吸收过多。这些都会造成身体水分代谢失常,关节处会水肿和疼。补肺的药象竹叶石膏汤,麦门冬汤都是不错的选择。单味药的话,如天冬,麦冬,玄参,山药,芦根都可以用。但还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不能一概而论。

脾胃虚,病人常常气短,怕冷,乏力,小便清长。脾主肌肉和四肢。脾虚的时候,淋巴循环有障碍,组织液积累,会造成关节疼。如果没有别的病,仅仅是脾胃虚,象四君子汤,参苓白术散(人参,茯苓,白术,薏米,砂仁,甘草,桔梗,淮山药,白扁豆,陈皮,莲子,红枣)都可以用的。脾胃虚的时候里面往往积有痰饮,所以在补虚的同时往往加点渗湿的药,如茯芩,薏仁等等。

有一种病叫鹤膝风,是腿关节肿大,象鹤的关节。如果是脾胃虚引起的,可以用四神煎治疗:黄芪,山药,牛膝,远志。这里的黄芪大量用,就是用来健脾,使水湿(淋巴)循环通畅。山药有补胃虚的作用。牛膝可以通经络,补肝肾,逐瘀。远志可以祛痰,消肿。这个原因的鹤膝风用补阳还五汤也可以:芍药,川芎,当归,地龙,黄芪,套热,红花。这里的地龙有祛风,通经络,祛湿热的作用。鹤膝风也会有风寒引起的,但是病人有肾虚的毛病。这时可以用阳和汤治疗:熟地,鹿角胶,姜炭,肉桂,麻黄,白芷,甘草。

第三种虚是肾虚。这种虚会造成肾素分泌失调(多或少),进而影响肾素到血管紧张素II的转化,影响盐和水分的代谢。治肾虚的药很多的,如二仙汤,桂附地黄丸。单味药如枸杞,巴戟天,葫芦巴,肉苁蓉,益智仁,破故纸,桑寄生,杜仲,鹿茸等等。

5.第五种关节炎是水饮痰湿引起的。人体的静脉是互相连在一起的。有的部位是相通的,一个地方有瘀阻,痰湿,也会影响另外一个相关联的地方,尽管从表面看起来毫无关联。一个非常重要的是脾胃有痰饮的情况,病人常有恶心,头晕,吐酸水,食欲不好的情况。这个病常常会造成肘关节,肩关节,手关节,以及下肢关节疼痛,变形。中医有脾主四肢,主肌肉的观点,确实非常正确。这时脾胃的痰饮流向四肢,关节,造成当地的静脉和淋巴循环阻碍,局部肿胀,疼痛。用的药有苓桂术甘汤,指迷茯苓丸(半夏,生姜,茯苓,芒硝,枳实),外台茯苓饮(参,苓,术,橘皮,枳实,生姜)。如果病人有痰湿的同时还有小便不利,水泄便,可用五苓散(苓,桂,术,猪苓,泽泻)。如果确诊是脾胃痰饮聚积,那么别的祛痰饮的药也可以用,象佩兰,芦根,槟榔,佛手,白矾,硼砂,胆矾,石膏,针砂,赭石等等。

6.第六种关节炎的原因是瘀血,常常是静脉瘀阻。如果是关节处的静脉瘀阻,那么就会有肿,疼的症状。关于瘀血的原因,有妇女的月经不调,更年期没有过渡好,人受外力打击,骨折,惊吓,劳力过度,以及脾,肝的病变。治瘀血的药我前面的关于瘀血的文章中介绍的很多了,这里讲一下治疗中的注意事项。用活血化瘀的药的时候,会造成血栓松动,流入肺心造成血管阻塞死亡。此时最好加入西医的静脉血栓过滤器,阻止血栓的回流。或者是化瘀的同时加破瘀的药,化开血栓。破瘀的药如鼠妇,蜣螂,紫葳,青皮,香附。必须是活血,行气,化瘀,破瘀,散瘀并行。实际上好多活血化瘀药的配对使用,也有这种考虑,如蒲黄和五灵脂,乳香和没药,三棱和莪术,桃仁和丹皮。

7.医案举例

关于关节炎的医案举不胜举,治法也不一样。限于篇幅,我这里简单介绍几个医案。下面的医案有的用了上述的方子,有的用了别的方子。其实没有超出上面的六个原因的范围。即使对于同一个病因,也因为细节的不同,疏方会有所区别。

(1)赵明锐医案:王某某,男,农民。因在田间劳动,忽着风寒侵袭,数日后即周身关节烦痛,并呈游走性,尤以下肢疼痛为甚,局部指压凹陷不起,疼痛拒按,肌体沉重,举步艰难。大便正常,小便短赤,脉大而数。曾有医生给服过五皮饮加减之类无效。脉证相参,诊为湿滞肌表留于肌肉,风湿相搏,投以麻黄加术汤,嘱勿大汗。服2剂后,疼痛稍减轻,但浮肿消退。上方加羌活、苍术各15克,继服2剂后疼痛大减,以后调养数日痊愈。(《经方发挥》年版)

(2)赵守真医案:农人汤瑞生,40岁。夙患风湿关节病,每届严冬辄发,今冬重伤风寒,复发尤剧。证见发热恶寒,无汗咳嗽,下肢沉重疼痛,腓肌不时抽掣,日晡增剧,卧床不能起,舌苔白厚而燥,《内经》所谓“风寒湿杂至合而为痹”之证。但自病情观察,则以风湿之成分居多,且内郁既久,渐有化热趋向,而不应以严冬视为寒重也。法当解表宣肺,清热利湿,舒筋活络,以遏止转化之势。窃思《金匮》之麻黄加术汤原为寒湿表实证而设,意在辛燥发散,颇与本证风湿而兼热者不合,又不若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为对证。再加苍术、黄柏、忍冬藤、木通以清热燥湿疏络则比较清和,且效力大而更全面矣。上方服3剂,汗出热清痛减。再于原方去麻黄加牛膝、丹参、络石藤之属,并加重其剂量,专力祛湿通络。日服2剂,3日痛全止,能起床行动,食增神旺。继进行血益气药,1个月遂得平复。(《治验回忆录》)

(3)岳美中医案:陈某,女,50岁,年11月为风寒所袭,发热,左肩关节疼痛不能活动,左拇指第一指节红肿热痛,两膝关节不可屈伸,至年3月来诊已难自己行走,当时上午体温38℃,脉象细弱而数,92次/分,据自述午后每发寒热。投与桂枝芍药知母汤后,热通,3剂后自己能行动,继服10余剂,诸症皆除。(《岳美中医案集》:84)

(4)申鸿砚医案:李某某,女,60岁。四肢关节疼痛,遇寒加剧,腕关节肿胀不红屈伸不利,指关节已有畸形,连绵不愈。曾长期服用强的松类药物,效果不显。脉沉弦,舌苔薄白,此风寒湿痹阻,以寒邪偏胜,治宜温散,方用苓桂朮甘汤加乌梢蛇、威灵仙、川芎。服5剂,疼痛减轻,略有口渴烦躁,于前方加桑寄生、白芍,防其辛温耗散太过,共服50余剂,腕关节已可活动,能从事一般家务。(新医学:2;90)

8.最后总结一下,关节炎可由各种原因引起。临证时需要仔细分析,找出主因,就可以药到病除。上面这些原因的分析和治疗的讨论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。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ekouchuanga.com/ekczz/969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