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五采彰施於五色,作服,汝明。

——《尚书》

这个夏天,电视剧《延禧攻略》大热,话题与口碑齐飞。剧中,女主角心思缜密,步步为营;电视剧外,这种带有灰色调的“莫兰迪色”带给了我们美的享受。

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,目遇之则成色,组成了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中国色系。传承千年的中药,也为这种色彩注入了美的灵魂。就让我们用我们善于发现美的眼睛,一起探寻中药中的“莫兰迪色”。

1

“水国蒹葭夜有霜,

月寒山色共苍苍。”

水波平静,雾气迷蒙,似有一种与世隔绝的疏离,又有只用若有若无的幽怨。沉稳、静默,超凡脱俗。

苍色——青礞石

青礞石,性平,味甘、咸,归肺、心、肝、胃、大肠经。功效坠痰下气,平肝镇静,主治顽痰胶结,咳逆喘急,癫痫发狂,烦躁胸闷,惊风抽搐。

“五帝各如其色,

日赤,月白。”

月白,介于蓝色和白色之间的颜色,如月光一样澄澈、洁净的颜色。古人眼里的月亮,白里带着淡淡的蓝,有种清淡的忧愁,那是窗前的明月光。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”千里之外的家乡,久未归,思念萦绕,举头可望明月,依旧不如故乡的月清朗。月白,一直是那看得见、摸不着的白月光。

月白——大青盐

大青盐,性寒,味咸,归心、肾、肺、膀胱经。功效泄热;凉血;明目;润燥。主治尿血;吐血;齿舌出血;目赤肿痛;风眼烂弦;牙痛;大便秘结。

2

“晴山如黛水如蓝,

波净天澄翠满潭。”

雨后云彩裂开,山头初晴。没有正蓝的耀眼,却令人心安;如飘忽不定的雨和稍纵即逝的雾,无法定格。

黛蓝——青黛

青黛,性寒,味咸,入肝、肺、胃经。功效清热凉血解毒,主治温病热盛,斑疹,吐血、咯血,小儿惊痫,疮肿,丹毒,蛇虫咬伤。《本草备要》:泄肝,散郁火。咸寒,色青泄肝。散五脏郁火,解中下焦蓄蕴风热。

“草色青青柳色黄,

桃花历乱李花香。”

“柳黄,用粉入三分,并少藤黄合。”春风吹来,嫩黄的柳芽,冒出来,柳黄之名即从此处得来。柳黄这种颜色与春天一样,富有生命力,蕴藏着勃勃生机。

柳黄——蒲黄

蒲黄,性凉,味辛;甘,归肝、心经。功效止血;化淤;通淋,主治吐血,衄血,咯血,崩漏,外伤出血,闭经痛经,脘腹刺痛,跌扑肿痛,血淋涩痛。《本草纲目》:蒲黄,手足厥阴血分药也,故能治血治痛,生则能行,熟则能止。

3

“城上鸦啼斗转。

渐渐玉壶冰满。“

夜色渐浓,夜空下,几只寒鸦惊起。暗青的翅膀,为夜涂上一抹寂寥。

鸦青——青葙子

青葙子,性寒,味苦,归肝经。功效祛风热、清肝火,主治目赤肿痛、障翳、鼻衄、皮肤风热瘙痒、疥癞。

“墨绿衫儿窄窄裁。

翠荷斜?领云堆。”

墨绿,是蜿蜒上阶的青苔,是重叠明灭的远山,是少女活泼的裙裾。花青的明丽,调和墨色的沉稳,浓而不艳,庄而不闷,是端庄持重的颜色。

官绿——昆布

昆布,性寒,味咸,归肝、胃、肾、脾经。功效软坚、行水,主治瘰疬,瘿瘤,噎嗝,水肿,睾丸肿痛,带下。《名医别录》:味咸,寒。无毒。主治十二种水肿,瘿瘤聚结气,瘘疮。

4

“促膝才飞白,

酡颜已渥丹。”

酡颜,是饮酒后脸色变红,也指脸红的样子,是一个颇有少女娇态的颜色。喜欢“倚门回首,却把青梅嗅”的俏皮,也爱着那一低头似水的温柔。

酡颜——苏木

苏木,性平,味甘、咸,归心、肝、脾经。功效行血,破瘀,消肿,止痛,主治妇人血气心腹痛,闭经,产后瘀血胀痛喘急,痢疾,破伤风,痈肿,扑损瘀滞作痛。《本草纲目》:苏木乃三阴经血分药,少用则和血,多用则破血。

“淡抹胭脂眉不扫,

笑里知春占了。”

胭脂,也曾被叫做焉支。汉代匈奴地区甚至流传民歌“失我祁连山,使我六畜不蕃息;失我焉支山,使我嫁妇无颜色。”

胭脂——朱砂

朱砂,性寒,味甘,归心经,有毒。功效清心镇惊,安神解毒。主治心悸易惊,失眠多梦,癫痫发狂,小儿惊风,视物昏花,口疮,喉痹,疮疡肿毒。《神农本草经》:味甘,微寒,主治身体五脏百病,养精神,安魂魄,益气,明目,杀精魅邪恶鬼。能化为汞。

5

“芭蕉不展丁香结,

同向春风各自愁。”

无形盛有形,淡雅而清新,古朴而高雅,似花般嫣然,似光般魅离,似水般轻盈。暗暗淡淡,深深浅浅,仿佛江南烟雨中小巷的尽头,撑开的油纸伞下,旖旎的忧愁。

丁香色——紫草

紫草,性寒,味甘、咸,归心、肝经。功效凉血、活血,解毒透疹,主治血热毒盛,斑疹紫黑,麻疹不透,疮疡,湿疹,水火烫伤。《景岳全书》:味苦性寒,此手厥阴、足厥阴血分之药。

“绾雾青丝弱,

牵风紫蔓长。”

绾者,浅绛色也。绾青丝,挽情思。青丝缕缕,情意绵绵。绾色是相思之色,也是端庄、温柔、贤淑的颜色。

绾色——紫石英

紫石英,性温,味辛、甘,归心、肝、肺、肾经。功效镇心;安神;降逆气;暖子宫,主治心悸;怔忡;惊痫;肺寒咳逆上气;女子宫寒不孕。

6

“土青曰黎,

似黎草色也。”

黎色是大地初开的颜色,虽不张扬,却温润地包容着一切。

黎色——黄柏

黄柏,性寒,味苦,归肾、膀胱经。功效清热燥湿、泻火除蒸,解毒疗疮,主治湿热泄痢,黄疸,带下,脚气,骨蒸劳热,盗汗,遗精,疮疡肿毒,湿疹瘙痒。《名医别录》:无毒,主治惊气在皮间,肌肤热赤起,目热赤痛,口疮。久服通神。

“红叶黄花秋意晚,

千里念行客。”

黄栌色,以一种落叶灌木命名,花黄绿色,叶子秋天变成红色。似明黄,如太阳般耀眼,寓意独尊不可逾越。

黄栌——姜黄

姜黄,性温,味辛、苦,归脾、肝经。功效破血行气,通经止痛。主治心腹痞满,臂痛,癥瘕,妇女血瘀经闭,产后瘀停腹痛,跌扑损伤,痈肿。《本草备要》:泻,破血行气。

小编推荐

?最美不过中药色,最深不过中药情

?八月壁纸,送给清凉的你

?处暑|嘿,醒醒盹!带你去个好地方

编辑|常锐博

技术|常玉麾

图片来源于|校饮片辨识教材及网络

一起为中药中的莫兰迪色打call!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ekouchuanga.com/ekczl/967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