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癜风康复宝典 http://pf.39.net/bdfyy/bdfyc/170426/5334051.html

很多人心中都有个疑问——“明明我和我的小孩都是虚寒体质,为什么还会上火?”

平和体质或偏热体质的人上火我们都理解,那么虚寒体质的孩子为什么也容易上火呢?

01

小儿上焦易热化

《宜明方论·小儿门》中说:“小儿病者纯阳,热多冷少。”《幼科要略·总论》中说:“襁褓小儿,体质纯阳,所患热病最多。”

均指出了小儿的“上热”,有阳盛易热化的因素。

这是为什么呢?具体又有哪些表现?

很多小朋友也是虚寒体质,这里的“虚寒”大多数指中焦虚寒,中焦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肚子,就是脾胃所在。

脾胃比较弱,比较怕生冷的东西,吃了冰淇淋就容易闹肚子、肚子疼、拉肚子……有的孩子甚至吃一片西瓜都会拉稀。

而脾胃以外的脏腑,却不一定总是寒凉的。

脾胃一旦运转失调、产生积滞,致使中焦发生堵塞,人体的气机循环便出现了问题,无法正常运转。这个时候,体内的心火被堵在上焦下不去、肾水被困在下焦不能向上与心火相济,就会出现上热下寒的症状——上焦热,口舌生疮、舌苔黄厚、嘴唇红、咽喉肿痛等;下焦寒,大便稀、腹痛腹泻、手脚冰凉等

总体来说,“虚寒体质”却容易“上火”的孩子大多是“上热下寒”的体质,是一种小儿常见的体质偏颇状态,而不是纯虚寒的体质。

除了上焦易从阳热化以外,还与有以下几个因素有关。

[让我康康]

02

小儿积滞易化热

《幼科发挥·小儿正诀指南赋》说:“脾胃脆薄兮,饮食易伤。”

指出小儿先天脾胃薄弱,容易受饮食所伤。

《幼科要略》中又说:“六气之邪皆从火化;饮食停进,郁蒸化热;惊恐内迫,五志动极皆阳。”

又指出了小儿积滞内停后,容易化热!

胃热容易累及肺脏,肺胃热盛,上熏咽喉,就容易得急性扁桃体炎;上冲鼻窍,就会流鼻血……而这些就是“上热”的典型表现。

另外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现代家长热衷于“营养搭配”,而忽略了小儿本身的体质特点,又缺乏对食物寒热属性的认识。

习惯于给大量水果、酸奶、甚至是冰淇淋等生冷之品,均易遏阻中焦阳气,也是形成“下寒”一大要因。

03

小儿阴常不足

前面说的都是实热,事实上,我们平时说的“上火”,虚热也占了不少。

小儿“阳常有余,阴常不足”,因此很容易阴虚。

阴液不足,就是水分津液少了,少到一定程度,就会出现虚热。

比如肾水不足,不能制约心火,那么小孩就会心烦,多梦,长口腔溃疡。

阴虚不会特别优待虚寒体质的人,所以即使是虚寒体质的小孩也很可能会出现阴虚火旺的情况。

阳虚而阳气外浮!

部分虚寒体质的人不仅脾阳虚,甚至还肾阳虚,由于肾阳不足,火不归元,阳浮在表或阳气上浮,就会在上焦出现一些热象,比如长口腔溃疡,心烦失眠等。

04

药物误伤

前面说了,小儿受邪后或积滞内停容易热化,阴虚或阳虚等都可能出现一些热象,如发热、咽喉红肿、流鼻血等。

临床上常使用抗生素、蓝芩口服液、蒲地蓝口服液等苦寒类的药物去治疗,苦寒既伤阳亦伤阴,伤中焦脾阳者,容易出现腹泻、腹中冷痛,不欲饮食等。

抗生素性腹泻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。

伤阴者,阴虚则阳亢并生热化为虚火,虚火上炎愈发加重了“上热”,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、流鼻血、烦躁、夜睡欠安等。

治疗上存阴重于清热,如不重视滋阴而过于攻伐热邪,就会进一步伤阴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。

因此,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小儿往往在后期体质偏向“上热下寒”。

05

“上火下寒”的推拿调理思路

上面说到,上热下寒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土失衡,脾胃不畅。

那么解决上热下寒,主要就是要解决中焦脾胃的问题,疏通这个交通上下的枢纽,让上焦的心火往下走,温暖下焦肾水,下焦的肾水往上走,滋润上焦的心火,使其寒热平调,阴阳和谐。

因此消积、助运中焦就成为治疗关键。在手法上,需要清上、调中、温下,三种手段组合使用。

清天河水

-次

清热而不伤正气,泻心火,除烦躁

顺时针摩腹

2-3分钟,

促进食物更好地消化,上下调畅脾胃气机

按揉天枢穴

1-2分钟,帮助消化,沟通上下

顺运内八卦

次,健脾助运

搓揉涌泉

1-2分钟,引火归元之意

服务范围:0——16岁孩子

呼吸系统:感冒、发烧、咳嗽、扁桃体炎、鼻炎、肺炎、哮喘等;

消化系统:呕吐、腹泻、厌食、便秘、流口水、消化不良等;

免疫系统:反复感冒、抵抗力差、久病难愈、体虚盗汗自汗、发育迟缓等;

其他:急疹、鹅口疮、遗尿、夜啼等.

福佑堂-小儿推拿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ekouchuanga.com/ekczl/830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