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师,我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helli
每年的毕业季,都会有很多刚毕业的护生到临床实习,而作为带教老师的我们,就要特别的细心和负责了,因为在这个阶段,这些实习护生,精力充沛,学习和求知的动力都很大。 所以呢,我们不仅要认真地给她们讲解一些专科理论知识,还要示教所有的操作流程,以此端正她们的实习态度,培养她们良好的工作习惯。 当然了,在给予她们很多指导的同时,也要给她们一些实践的机会,做到放手不放眼,这样才能让她们更快速地成长和适应临床实习工作。 实习阶段,本来就是要将书本上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,与实际相结合,然后巧妙地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。而作为带教老师的我们,最主要还是要找到一种切实可用的方法,去引导实习生,激发她们主动思考,并且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。 我一直跟我的每一位学生讲,儿科不比外科那样,很多事情都可以不拘小节,但是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儿科护士,我们更要讲究的是细心、爱心和耐心,这是最基本的自我要求和职业修养。 记得有一天,我为一位新入院的宝宝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,所以就让我带教的实习生在一旁观看,然后顺便给她讲解一下静脉穿刺的经验和方法。 可不曾想到,就在穿刺顺利结束,家长离开穿刺室之后,这位实习生却悄悄地跟我说了一句话「老师,我发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!」 我问:怎么了啊? 实习生:刚才在静脉穿刺留置针的时候,那个小宝宝一直在哭,我就看见他嘴巴的粘膜上有很多白色的小斑块。 我说:我也看到了,的确是的,你观察的很仔细!但你知道那是什么吗?又该如何护理吗? 实习生思考了一下,然后茫然地摇摇头。 我说:你有学过鹅口疮吗? 实习生说:这个我知道,以前书上学过。 我说:其实你刚刚看到的,就是典型的鹅口疮,虽然你学过相关的理论知识,但是你却没有把它们联想到临床实例中去。所以今天,我们就从儿科最常见的两种口腔疾病开始学习。 首先,我带他去看看两位不同宝宝的口腔粘膜情况,然后学会判断和鉴别它们之间的不同,这样才能知道要选择什么类型的口腔溶液,然后再进行口腔护理,对症用药,方可有效。 宝宝1:鹅口疮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,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,多见于新生儿、营养不良、腹泻、长期应用光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。 临床特征:在口腔粘膜表面出现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,可逐渐融合成大片,不易拭去,若强行擦拭剥离后,局部粘膜潮红、粗糙、可有溢血。患处不痛、不流涎,不影响吃奶,一般无全身症状。 以颊粘膜最常见,其次是舌、齿龈及上颚,重者整个口腔均被白色粘膜覆盖,甚至可蔓延至咽、食管、气管、肺等处,而出现呕吐、吞咽困难、声音嘶哑或呼吸困难。这个需要注意与奶瓣相鉴别。 护理要点:①选用2%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,每日2~3次。(配置方法:0.9%NS2ml+5%碳酸氢钠3ml)②将制霉菌素片剂碾碎,加入适量生理盐水混成糊状,涂于口腔患处,避免干状粉末吸入引起呛咳,每日2~3次。 宝宝2:疱疹性口炎 疱疹性口炎由单纯疱疹病毒I型感染所致,多见于婴幼儿,无明显季节性,传染性强,可在集体托幼机构引起小流行。 临床特征:起病时发热,体温可达38~40℃,齿龈红肿,触之易出血,继而在口腔粘膜上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,直径约2mm,周围有红晕,迅速破溃后形成浅表溃疡,有黄白色纤维素性分泌物覆盖,多个小溃疡可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溃疡。 疱疹常见于齿龈、口唇、舌和颊粘膜,有时累及上颚及咽部。由于疼痛明显,患儿可表现为拒食、流涎、烦躁,常有颌下淋巴结肿大。体温在3~5天后恢复正常,病程1~2周,淋巴结肿大可持续2~3周。 但本病须与疱疹性咽峡炎鉴别,后者由柯萨奇病毒引起,常发生于夏秋季,疱疹主要在咽部和软腭,有时可见舌,但不累及齿龈和颊粘膜,颌下淋巴结常无肿大。 护理要点:①选用3%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口腔,每日2~3次。②可喷西瓜霜、锡类散等。疼痛严重者可在进食前涂抹2%的利多卡因在口腔患处。③可选用干扰素进行雾化吸入治疗。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讲解,这位实习生显然就更容易掌握儿童两种口腔疾病的相关知识点,而且也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临床案例相结合了。 参考文献 1.崔焱.仰曙芬.儿科护理学第6版 推荐阅读: 护士的职场早衰症,看看你中招了么? 输血反应,一招搞定!护理人员必备技能 护理自习室丨儿科护理基础实操课件 编辑:美小护(weixin:dxydabiaojie) 责任编辑:陈朵朵 投稿邮箱:chenduoduo dxy.cn题图: |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ekouchuanga.com/ekczl/6602.html
- 上一篇文章: 益生菌什么时间吃最好这下终于有答案了
-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