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的手脏了,你通常用什么方法帮他清洁?

是用水冲洗,用湿毛巾擦,还是用湿纸巾擦?

如果是用湿纸巾擦,那么你可要注意啦!

有一位妈妈无意间发现女儿的嘴唇里面粘上了不容易去除的“奶膜”,听其他家长讲可能是鹅口疮,可鹅口疮通常在新生儿期较常见,怎么1岁的心心还会患上?

医生检查时发现,不仅她的上下嘴唇内膜都有白色的附着物,就连口腔内、咽部统统被白色黏膜所覆盖,试图剥离白色黏膜可见少许出血,确实是典型的鹅口疮征象。

仔细询问孩子的情况后得知,近来开始自己走路,但还走不稳,经常摔倒,小手也弄得脏脏了,可玩一会儿就要吃些小饼干之类的零食,妈妈怕她用脏手抓东西吃不卫生,每次吃东西前都用湿纸巾给她擦手。

1

干净≠无菌

“病从口入”,大家都深知这个道理。

孩子的手是最容易接触细菌的,加上孩子爱吃手,爱用手抓东西吃,所以手也就成了家长的重点清洁对象,讲究卫生、保持干净没有错,但现在很多家长对于“干净”的要求过高,恨不得宝宝一点细菌都不沾才叫干净了。

以前,家长常用湿毛巾或手绢给孩子擦手,现在有了方便的湿纸巾,而且消毒效果更好,家长当然就把湿纸巾当成首选的清洁物品了,其实,干净并不等于无菌,一定空间或物品上含有少量细菌,不足以致病,常规换气、清洗就可以做到干净。

2

消毒剂正以干净的名义跑到宝宝肚子里

要消毒,就必须使用消毒剂,常用消毒剂是无色透明的固体颗粒,溶于水后是带有微弱气味的无色液体,只有液体状的消毒液才可起到消毒作用。

现在市面上的湿纸巾很多都带有清洁剂、杀菌剂等消毒剂成分,用这样的湿纸巾给孩子擦手后,手上的细菌是被消灭了,可是消毒剂的水分蒸发后,消毒剂的固体颗粒就会留在孩子的手上,当孩子吸吮手指时,消毒剂颗粒就会溶于孩子的唾液内,进入胃肠道。

而消毒剂不可能区分出哪些细菌对人体有益,哪些细菌对人体有害,一视同仁地全面杀灭,结果就会导致肠道内菌群失调。

3

消毒剂会带来哪些伤害?

肠道黏膜表面的细菌层受到破坏,肠道黏膜暴露在外,自然会造成黏膜损伤,损伤的黏膜会出现炎症样反应,不仅大便中会带有少量红、白细胞,而且还会影响食物中营养素的吸收,会令孩子感觉胃肠不适,出现轻度腹泻、腹痛等。

正常状况下,我们也会不断吃入对人体有害的细菌,但是每次吃进去的数量有限,而且会被肠道中对人体有益的益生菌抑制住。
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应该保持干净,但应该避免无菌,因为无菌对于我们的正常生活是有害的,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。

所以,千万不要好心办坏事,让消毒剂伤害到孩子的胃肠。

生活小妙招

●保护孩子小手干净非常重要,但方法要得当。

●可以使用清水清洗过的湿毛巾或手绢给孩子擦手,尽量不使用消毒湿纸巾。

●如果使用了消毒湿纸巾,应该再用清水清洗孩子的双手,以清除手上的残余消毒剂颗粒,避免慢性消毒剂食入现象的发生。

?东方文化学校伴你一起成长?

上下滑动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ekouchuanga.com/ekczl/537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