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\行走麦田

故乡野菜很多,除辣辣以外诸如蕨麻、黄花菜(蒲公英)、苦苦菜、鸡爪爪、狗爪爪、猪头等等,不一而足。记得还有一种叫甘喽喽的,现在似乎不多见了。对了,还有毛个个、地漂(野草莓)、马奶头、酸酒瓶……

每写一种野味名字,味蕾就被冲击一次,或甜或酸,或辣或苦,还有那些非亲自品尝而不可得的味道……呵呵,不能只顾自己享受,吸溜下口水,继续为大家做野菜大餐。虽说“厨艺”不佳,但我相信大家应该会喜欢的。

因为野菜,所以原味;因为留恋,所以回味。

今天,我们一起挖蕨麻!

先普及下蕨麻知识。度娘得来的,稍加修改,抄于此处,免大家搜索之苦:蕨麻,多年生草本植物。春季发芽,夏季开花,茎长匍匐,节上生不定根,并形成新植株。羽状复叶,背面密被灰白色毛,宛若鹅绒,故学名又叫鹅绒委陵菜。

蕨麻和辣辣几乎是同时出现的,不过蕨麻生长条件稍微苛刻一点,多长在河边或者潮湿的地方。故乡少水,蕨麻自然物以稀为贵,挖起来也不容易。相约下山,扛了铁锹去中河,因为蕨麻多长在沙地里,小铲子难以胜任了。

找一处蕨麻刚冒出毛茸茸青白小叶的地方,开始地毯式搜索。蕨麻的果实长在根须上,紫红根须的某处突然膨胀起来,形成一个个小小的块茎。生物学的不好,观其形状,应该是同豆类一样的根瘤吧。想不出蕨麻的形状?缩小千倍的红薯!现在明白了吧。

挖蕨麻要深,不然挖出来的全是头绳般的茎而找不见一个胖乎乎的好蕨麻了。于是,我们挖过蕨麻的地方与猪拱过之地无异。故乡人不管鸟喙与猪嘴的区别,将猪拱土地的现象叫喙。不管猪不猪的事,只要有蕨麻吃,喙了何妨?!你还别说,猪总能找到蕨麻有多又大的地方。实践出真知,那就跟在老母猪后边觅食吧。呵呵,与猪同食自是不雅,往往是我们占了猪的地盘。锹起锹落,气得老猪直哼哼,不满地晃着大肚子蹒跚而去,另寻他处,不多时又被我们赶跑了……

蕨麻好吃!表皮深紫,果肉嫩白。一颗入口甘甜的汁液立马将你浸透,这可是甜的!没有中药里干甘草的腻味,是那种清清爽爽的甜,毫不不拖泥带水,清凌凌地充斥整个口腔。后来吃过带包装的干品,深褐色,皱皱巴巴的,还有一股涩味,完全没了儿时的味道。

挖到如此妙品,嘴变成泥罐罐是自然不过的事情了,最得意的是父母们还支持我们挖蕨麻,鼓励我们多挖点带回家。与辣辣不同,蕨麻可入饭,如果我们能挖到半衣兜,多数可能吃到蕨麻白米粥!将蕨麻洗净,与当时很珍贵的大米同煮,熬一锅粥!白亮的大米粥中掺和了深紫色的蕨麻,吹着碗沿吸溜,大米清香,蕨麻甘甜……

蕨麻的食疗与医用价值是后来才知道的。蕨麻也称人参果,富含镁、锌、钾、钙元素,更有大量淀粉、蛋白质、脂肪和维生素。蕨麻健胃补脾、生津止渴、益气补血的功能,故藏医称其为卓老沙僧,常以其入药。

突然想起一个这边流传的段子:知道为啥祁连山区的牛羊肉好吃吗?告诉你,咱这边的牛羊吃的是冬虫夏草和蕨麻,喝的农夫山泉,拉的六味地黄丸!

哈哈,俺可是吃人参果成长起来的,蕨麻拌炒面,蕨麻熬稀饭……馋不?!

来我故乡玩,我带着你,你带着铁锹,挖蕨麻走!?

图片:网络编辑:麦田

行走麦田

赞赏

长按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大使
中国医学基金会“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”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ekouchuanga.com/ekczl/184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