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嘴里长白膜,不是奶苔别乱擦,其实这是
孩子嘴里出现了白白的、膜状的东西,擦也擦不掉,那很可能就是鹅口疮了。鹅口疮常和奶渍、奶苔搞混,奶渍和奶苔很容易被清洗干净,而鹅口疮轻易擦不掉。 鹅口疮为何病? 患鹅口疮者,外在表现为口腔内黏膜出现白色的斑或膜状物,形似奶块,不易被擦掉,剥掉白色物后黏膜呈潮红、粗糙状。严重的鹅口疮,嘴里雪白一片,因此鹅口疮又称雪口病。鹅口疮多发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中,有免疫缺陷、身体虚弱的成年人也可发病。 鹅口疮好发于舌头表面,颊黏膜,口唇黏膜,上颚处;严重时,会扩散感染至牙龈、扁桃体、咽部等;如不及时治疗,会继续蔓延至食管、支气管,出现呼吸、吞咽困难。 患了鹅口疮的孩子,较轻时,没什么影响,不会疼;较重时,可能会疼痛,出现烦躁不安,不爱进食,哭闹等表现。 鹅口疮源何而起? 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,白色念珠菌在健康孩子口腔中也可以发现。发病是因为孩子身体虚弱、营养不良,免疫力下降,念珠菌趁虚而入,大肆增殖导致的。 既然是细菌感染,细菌来源和平时不注意孩子的清洁卫生有关,也和孩子免疫力低下有关。 1、孩子的奶瓶、奶嘴清洁消毒不彻底,母乳喂养时,妈妈不注意清洁。 2、接触了感染念珠菌的食物、衣物和玩具。或者儿童咬手指时,将细菌带入口腔。 3、儿童患病时,免疫力降低。 4、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菌群紊乱,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,也可能是病发原因。 孩子有鹅口疮如何治疗? 当然是去看医生了,医生会根据孩子情况开合适的药物进行抗菌治疗,可以有效控制住口腔真菌。 家长要注意,不要强行擦掉白色斑块,即使擦掉了表面的白斑,真菌还是存在于口腔中,用力擦拭还可能会损伤口腔黏膜,家长只需等待药物起效即可。 当白斑消除后,一般还需持续用药5天左右,以利于根除真菌,避免其卷土重来。 除此之外,要注意孩子的清洁卫生,避免菌从口入。 如何预防鹅口疮? 首先应注意卫生,避免反复感染。具体做法如下: ·孩子的奶瓶等餐具应及时清洗干净后消毒,可以蒸15分钟左右来杀菌。孩子的洗漱用具最好和家长分开使用,并且定期消毒。上幼儿园的孩子,不要混用个人用品,避免交叉感染。 ·注意孩子衣物、玩具、被褥等的清洁并保持干燥,定期清洗、晾晒、消毒。 ·勤给孩子洗手,尽量纠正孩子啃咬手指、玩具等的不良习惯。注意孩子口腔卫生,孩子进食后可以给孩子漱口或用清洁的纱布浸温开水擦拭干净。 ·母乳喂养的母亲注意个人卫生,应经常洗澡,勤换内衣,喂奶前注意清洁。 ·常接触孩子的家长,要注意最好洗手后再抱孩子,尽量不要亲孩子,注意自己的口腔卫生。 其次应注意提高孩子的免疫力,均衡营养摄入,也可以适当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。 鹅口疮虽不是大病,但孩子长了鹅口疮,还是应该及时去看医生,检验菌群,根据医嘱治疗。家长不要自己乱给孩子用药,更不要去强行擦掉孩子嘴里长的白斑。遵医嘱用药,注意孩子的清洁卫生,可以避免鹅口疮的反复感染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 |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ekouchuanga.com/ekcjs/7030.html
- 上一篇文章: 张步桃王幸福郭永来,有效且经得起重复
- 下一篇文章: 科室简介医院儿科简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