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

杜牧?(唐)

清明时节雨纷纷,

路上行人欲断魂。

借问酒家何处有?

牧童遥指杏花村。

清明是清气上升的时节,《岁时百问》记载:“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洁而明净。故谓之清明。”它刚好处在仲春与暮春之交,此时万物皆显、草木吐绿,清洁明净,就连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,也是清新的阳气。

《黄帝内经.素问》中写道:“寒气生浊,热气生清。”从立春到清明经过雨水、惊蛰、春分,大地渐暖到了清气上升的时候,我们应尽可能的做到顺应天时,柔肝健脾,清降火气。

春天很美,哮喘很烦

大家往往都认为秋冬季节是哮喘的高发期,其实春季也是。一方面是由于乍暖还寒的气候,易于受凉;另一方面,在这春暖花开季的季节,各种花粉也易于引起过敏而诱发哮喘。

什么是哮喘?

哮喘的全称叫作支气管哮喘,是一种发生在支气管和细支气管这类小气道上的慢性炎症。哮喘表现为反反复复的喘息,气急,胸闷和咳嗽等症状。通常在运动后加重,夜间或凌晨加剧,多数人可以自行缓解或者经过治疗后缓解。如果不规范进行哮喘治疗,反复发作的哮喘会导致气道的炎症不断加重,最终可能发生不可逆的气道变窄,从而影响肺的通气功能。

如何治疗哮喘?

治疗哮喘的药物主要分为控制性和缓解性药物,控制性药物是每日规律使用的药物。缓解性药物是通过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。更重要的是一旦确诊哮喘,要坚持长期持续规范化的治疗,减少哮喘急性发作的次数,有效保护患者的肺功能。

中医药防治哮喘的原则是“发时治标,平时治本”,根据患者情况辨证施治,可采用中药、针灸、穴位贴敷、穴位埋线、膏方等多种方式进行防治。

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哮喘发作?

1、避免过敏原。建议过敏性哮喘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。

2、戒烟。哮喘儿童的照料者也不要吸烟,尤其不要在室内或汽车内吸烟,避免环境中的烟雾暴露。

3、保暖。冷空气很容易引起哮喘加重,春季气温变化大,昼夜温差大或气温骤降,常可引起哮喘急性发作或加重,因此要注意保暖。

4、在缓解期和恢复期,可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尝试针灸治疗。针灸可以增加人体自身肾上腺素的释放,对哮喘治疗有辅助作用。也可在夏季进行“冬病夏治”,如贴三伏贴,要注意应该在正规医疗机构的中医师的辨证论治和指导下进行贴敷,切不可盲目贴敷。

医院肺病科(呼吸内科)提示大家注意哮喘治疗的常见误区:

1、一发作就用抗生素

哮喘发作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,其中细菌感染只是少部分,此外还有病毒感染,支原体、衣原体感染,更主要的诱发因素是接触过敏原。因此,大多数患者是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。有细菌感染时可以使用抗生素,但抗生素只能起到抗菌作用,不能消除哮喘支气管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炎症,所以它不能解决哮喘的根本问题。

2、症状一消失就停药

哮喘是慢性气道炎症所致。在急性发作期使用药物后,虽然症状消失了,但是气道炎症仍然持续存在,如果擅自停药,炎症会进一步加重,气道和肺功能会进一步受到损害。因此,哮喘急性期发作症状一旦被控制住,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维持治疗。治疗期间还需要定期进行复查,复查时医生会根据当前哮喘控制的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,切勿自行停药。

3、重视治疗,忽视预防

对于哮喘,治疗是一个方面,而预防也很重要。除体质因素外,很多外界因素可诱发哮喘发作,有时只要科学预防,哮喘的反复发作是可以避免的。例如,预防感冒,阻断发病环节;避免接触过敏原,如海鲜、花粉、尘螨等;避免剧烈运动或运动前预防用药等。

4、担心长期吸入激素药物不安全

目前,吸入糖皮质激素是控制哮喘的首选药物。很多患者一听说激素就十分排斥,担心激素的副作用太大。其实,吸入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呼吸道,每次吸入的剂量非常小,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量就更少,引起全身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小于口服或注射激素。因此,吸入糖皮质激素比口服、注射糖皮质激素安全很多。如果日常不用吸入激素好好控制哮喘,等到严重住院时,将不得不使用口服或注射激素,得不偿失。当然,药品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。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较常见的副作用是喉咙痛、声音嘶哑及鹅口疮,通过吸入后漱口或洗脸可以有效的减少相关副作用的发生率。

清明节气养生要点:

饮食调养:体内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,如果肝气过旺,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,从而引发各种疾病。发物是动风生痰、发毒助火助邪之品,所以有慢性病的人要忌口。中医认为,“不时不食”,只有生长符合节气的食物才能得到天地的精华,最有利于人体,所以春季的时令蔬菜如韭菜、茼蒿、菠菜、香椿等都是桌上的美味春芽,饮食清淡。

起居调养:清明节前后湿气非常重,需要提防湿气致病,所以阴雨天、湿气大时不要常开窗,但最好仍进行通风。注意室内的抽风和抽湿,不要久居潮湿之地。

运动休闲:适当的、规律的体育锻炼。清明时节宜出户,到森林、河边散步,多呼吸新鲜空气,也可选择登山、登高,面对美景时,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还可以缓解登山时的疲劳,又能磨练人的心理素质。

精神调摄:春天气压较低,容易引起人脑分泌的激素紊乱,精神类疾病要注意。即便对于健康人来说,多变的天气也会使人们情绪波动较快、容易烦躁不安。其实,春天容易出现的自然生理反应是正常的反应,只要懂得调节,适当宣泄就能平稳度过。预防精神疾病的最有效途径是要有正常的生活方式,多与人沟通,多给自己放松的时间。

部分配图来自于网络,侵删。

供稿/治未病中心刘晓玲

编审/张旭升

视频、核发/王雪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ekouchuanga.com/ekcjs/700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