鹅口疮鹅口疮为婴幼儿时期较常见的一种口腔疾患。临床以口腔、舌上及咽腭部布有白屑为特征。其形状如鹅口,故命名:“鹅口疮”,因白屑状似雪片,又称“雪口”。主要由于先天胎热内蕴,或口腔不洁,邪毒蕴及心脾,上熏口舌而发病。多见于1岁以内的哺乳婴儿。尤以早产儿体质虚弱以及久病乳儿最为多见。重症患者,白屑可蔓延鼻道。咽喉或气道,影响呼吸和吮乳,故临床应注意防治。病因:胎毒,孕母喜食辛热烧烤,热留脾胃,儿在胎食母血而长,故母热影响胎儿,生后发病,秽毒内侵,调护失宜,心脾积热,或禀赋不足,或病后体虚,护理不当,口腔不清洁,感染秽毒而致。西医认为鹅口疮,是由白色念珠菌所感染而致,如新生儿多有产道感染,哺乳时奶头不洁及使用污染的用具。多见于新生儿、营养不良,佝偻病、消化不良以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有关,大多通过不洁食具感染。(一)诊断1、多见于新生儿、体弱儿及长期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的患儿。

2、舌上、颊内、牙龈或上腭散布白屑,可融合成片。

3、取白屑少许涂片,加10%氢氧化钠液,置显微镜下,可见白色念珠菌芽孢及菌丝。

(二)中医证型1.心脾积热口腔布满白屑,周围掀红,面赤唇红,烦躁不宁,伴发热,烦躁,口干或渴,大便秘结,小便短赤,舌质红,苔白腻,指纹紫滞。清心泻脾,解毒。清热解毒口服液、王氏保赤丹、健儿清解液、小儿清咽解热口服液、黄栀花口服液、一捻金胶囊、万应锭。(1)清热解毒口服液石膏、金银花、玄参、地黄、连翘、栀子、甜地丁、黄芩、龙胆、板蓝根、知母、麦冬。清热解毒。用于热毒壅盛所致的发热面赤、烦躁口渴、咽喉肿痛,流感、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。10毫升×6支。口服。一次1~2支,一日3次。儿童酌减,或遵医嘱。1.忌烟、酒及辛辣、生冷、油腻食物。2.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。3.风寒感冒者不适用。(2)健儿清解液金银花、菊花、连翘、山楂、苦杏仁、陈皮。清热解毒,消滞和胃。用于咳嗽咽痛,食欲不振,脘腹胀满。10毫升×10支。口服,一次10~15毫升(1支~1支半),婴儿一次4毫升(2/5支),五岁以内8毫升(4/5支),六岁以上酌加,一日3次。1.忌食生冷、辛辣食物。2.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。3.脾胃虚弱、大便次数多者慎用。4.6岁以上儿童可在医师指导下加量服用。(3)黄栀花口服液黄芩、金银花、大黄、栀子。清肺泻热。用于小儿外感热证,症见发热、头痛、咽赤肿痛、心烦、口渴、大便干结、小便短赤等;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见有上述证候者。10毫升×6支。饭后服,二岁半至三岁一次5毫升,四岁至六岁一次10毫升,七岁至十岁一次15毫升,十一岁以上一次20毫升,一日3次;疗程3天,或遵医嘱。本品含大黄素,素体脾胃虚寒、脾胃虚弱及大便次数多者慎用。转载是一种动力分享是一种美德作者简介

张兴,男,医院副主任药师,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,宁夏科普作家协会理事。

        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我国著名白癜风专家
白癜风要怎样治疗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ekouchuanga.com/ekcff/3686.html